疾病预防相关知识-疾病预防相关知识培训内容

huangp1489 2024-05-10 5

扫一扫用手机浏览

文章目录 [+]
  1. 历史上有哪些预防瘟疫的习俗与办法?
  2. 预防脑梗要注意什么?

历史上有哪些预防瘟疫的习俗与办法?

据统计,自西汉以来的两千多年,我国一共发生了321次瘟疫。尽管如此多灾多难,但因为治疗及预防及时,中国历史上从来没发生过西班牙大流感 、黑死病等重大瘟疫。

当然,尽管如此,古代中国人在防治瘟疫也是一部成长史、曲折史、血泪史和有效史。

疫者,以其延门合户如徭役之役,众人均等之谓也。我国古代最早记载的疾疫发生在春秋时期,鲁国曾爆发大疫。当时人们几乎不了解疫病原因。通常认为是瘟神作祟,或是阴阳不合所致。

疾病预防相关知识-疾病预防相关知识培训内容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
从汉代开始,我国的疫病记载出现逐年增长的趋势。两汉疫病共有13次,流行年份约为20年。

魏晋南北朝时共有17次,流行年份约为40年。到了明朝时期,疫病出现暴增趋势,在276年间,疫病流行年份就有118年,几乎每隔一年就有一次疫病。

而到了清代更为恐怖,仅官方的记载的疫情就高达134次,平均两年一次,而且疫病中的死亡人数也在剧增。

疾病预防相关知识-疾病预防相关知识培训内容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
史据悉,上疫病死亡人数最多的是金朝时期的汴京大疫。

当时的汴京大疫发生后,不到两个月时间里,汴京城共死了近百万人。

无独有偶,到了明代瘟疫成了人们的杀手锏。永乐年间的瘟疫,有十万人死于非命; 正统年间,有四万人死于疫病;景泰年间,有两万人死于灾难;正德年间,有九万人死于暴亡; 万历年间和崇祯年间,瘟疫更猛,死者竟到了不可统计的地步。清代时期,鼠疫、天花和霍乱横行,依然是死亡无数。

疾病预防相关知识-疾病预防相关知识培训内容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
尽管如此,古人还是一点一滴地积累了疫情控制手段。主要手段如下几个方面:

第一,史上名医名家发挥“定心丸”作用

比如说东汉时期的医圣张仲景就是以治疗“伤寒”病成名的,他的著作《伤寒论》有对多种传染性疾病不同时期的治疗方法,书中的方药至今沿用。而神医华佗用青嫩茵陈蒿草治疗流行性“黄胆病”的疗法,后来民间流传“三月青蒿能治病,五月六月当柴烧”。现代研究从新鲜青蒿中分离出青蒿素,成为一个治疗疟疾的新药。明代的李时珍,清代的叶天士,晚清的吴瑭等医学家都被称之为治疗瘟疫的专家。

总之,这些名医名师为抗防治瘟疫做出了巨大的贡献,也是他推动了中国医药学的发展

第二, 官府组织医官全力救治。

从汉代起,就有官方为疫区和患者免费提供医药的记载,以后各朝各代都如此效仿。到了唐代以后,朝廷组织防治瘟疫就已成为制度,地方官员全力配合医护人员,救死扶伤。宋朝期间,瘟疫发病时***组织医生为患者义诊,免费发放中药,并开仓赈济。明清时期,根据疫情等级,由医官配置汤药或膏药,给患者按病下药。有时太医院也会参加,民间也会自发组成免费的医疗队。

第三,及时隔离控制疫情蔓延。

中国古代医家很早就认识到一些瘟疫病的传染性,并发现隔离具有传染性的病人是必要的预防措施,于是设立隔离病坊,切断瘟疫的传染源,阻止疾病传播

据悉,唐朝时已有麻风病的专门收治机构,收容机构叫“疠人坊”,将传染病人强制集中到某一处进行隔离。而到了宋代时的收容机构叫“安济坊”,明清时又设立“避痘处”。

第四,发明了人痘接种术。

从公元980起,中国医学家通过数百年时间,发明了人痘接种术,既用天花病人身上痘疹疱里的痘浆、痘疮结痂、或是用天花病人穿过的沾有天花痘浆和痘疹的衣服,去感染未患过天花的人。

第五,进行相关的检疫与免疫

控制瘟疫的重要环节是建立防疫管理系统。宋太祖时规定,所有被派往到边塞的将官,都要带随行医官负责防疫和健康。元朝设立了民间的医户制度,医户是***许可能从事医疗活动的民户,户籍由太医院管理,一旦瘟疫发生,医户要参加治疗。而到了清代时,人员检疫开始盛行,清代海港检疫制度是在同治年间确立的。光绪年间,广东鼠疫爆发,上海海关对所有旅客进行体检,并要求旅客提供“免疫通行证”。公共租界被彻底打扫,建立了相关的消毒站,避免疫情的蔓延。

第六,加强普及防疫常识宣传教育。

两千多年前成书的《黄帝内经素问》,就讲述了很多预防疾病的常识和方法。唐朝时把瘟疫的预防知识和简单的药方刻录在石板上,放置于病坊、村坊和路边,以示民众,供紧急情况时使用。清代就提出用水消毒的方法。晚晴在霍乱的防治中,对环境食物消毒提出要求。对于人们的日常排泄物,要敷上细碳屑。对任意倾倒垃圾者,官府通常会给予重罚,甚至会被关押。除此之外,还有一些其它措施,如完善医疗机构,推广医学知识以及破除迷信等。

总之,古人在疫病控制上,并不坐以待毙,他们从对瘟疫的蒙昧到清晰,从畏惧到征服,摸索出一些有效的防治手段,大抵是有效的,很多招现代依然在用。

古人对于瘟疫的应对措施可以大致分为三个阶段——预防、控制治疗和后续处理。古代有不少预防瘟疫的民间习俗和验方。

清代医书《松峰说疫》中对这个问题着墨不少。书中,不同的月份节气对应着不同的避瘟之法。从宗教角度,可以祭祀瘟神:“元日五更,以红枣祭五瘟毕,合家食之吉。”五瘟使者指的就是瘟神,即春瘟张元伯,夏瘟刘元达,秋瘟赵公明,冬瘟钟仕贵,总管中瘟史文业五人,能够散播瘟疫。也有除夕晚上将家里所剩杂药放在一起焚烧,并焚烧苍术躲避瘟疫的方法,与向门外倒药渣之意大体相同。还有除夕 “以黄纸朱书“天行已过”四字,贴于门额”,来躲避当天降临人间的“行瘟疫使者”之法。也有“麻豆投井方”,要在除夕四更时:“取麻子、赤小豆各廿七粒,并佳人发少许,同投井中”,这样一整年就能避免伤寒瘟疫。此外,春分、初伏、谷雨也有以药煎水服用或者沐浴等避瘟之法,种种习俗不一而同。

除了这些习俗以外,也有悬挂香草,燃烧香料的避瘟之法。例如,门上悬挂马尾松枝,帐中悬挂放有“女菁草末”的布袋,燃烧青木香、薰陆、安息胶香等方法据说可以避瘟。这些香料和药材本身就有淸神静气等功效,所以用来避瘟是有一定科学依据的。 

除了家中避瘟以外,出门在外也有避瘟之法。书中记录有数种避瘟药丸之方,例如“避瘟杀鬼丸”、“太苍公避瘟丸”、“避瘟丹”。出门在外可以随身携带,也可以到达旅店后点燃,同和现在的卫生香有异曲同工之妙。从外归家也有避瘟之法,要“用舌顶上额,努力闭气一口,使气充满毛窍”,则可避免把瘟疫带回家。

除了民间百姓可用的避瘟之法,古代的医学家也会未雨绸缪。瘟疫因其危害甚广为历代医药学家重视,他们对于瘟疫的认知和应对的办法则被后人汇总梳理,以资参考。比如明清时期系统研究瘟疫的著作就有《广瘟疫论》、《瘟疫论》、《松峰说疫》等等。书中对瘟疫的成因,种类以及对应的治疗方法都有记录。

参考文献:

百度百科-瘟神

《松峰说疫》

古代的医疗条件不好,又时常发生战乱。一些尸体没有即使得到处理也会发生瘟疫,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,当然这种情况之下发病的地区就得不到有效的帮助。

如果是太平的时候,发生瘟疫。那方法就是把发病的村庄,城市隔离起来。派士兵把守许进不许出,这样就可以比较有效的控制瘟疫的传播。

当然这样做的代价也是非常大的,这一个村庄很有可能会永远的消失。当然也会有一些救治,和粮食但大部分人还是会死去。

预防脑梗要注意什么

梗死一直保持着头号杀手的老大地位!

我们看看最新的调查结果

也就是30年来,脑梗死一直是导致我们死亡的第一个原因,脑梗死不但是导致死亡率最高的疾病。脑梗更是很多时候导致半身不遂、偏瘫、失语、卧床等等后遗症,给患者和家属带来身体心理上的痛苦。

脑梗死即使最好的医院,最大的医院,也不能保证一定能救活,也不能保证经过溶栓或支架或取栓后不会有后遗症。因为梗死的面积和部位谁也决定不了,血栓想跑到哪,就会跑到哪。

所以,唯有预防才是最好的治疗!我们不得脑梗自然不会面对后遗症,自然不会面对脑梗死导致的死亡。

脑梗平均死亡年龄58岁,而目前我国平均年龄76岁左右,也就是得了脑梗死平均要少活18年。不但折寿,最主要活动生活质量严重下降,不能自由吃喝拉撒,拉屎尿尿都要人伺候。

预防脑梗死迫在眉睫,脑梗死根据病因大体分为两种,一种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,形成血栓,引起的脑梗死,这种脑梗死最常见;一种是心脏跳乱,心律失常房颤引起血栓,血栓脱落引起的脑梗死。

预防脑梗死的第一位就是健康生活方式,因为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会加重动脉粥样硬化,动脉粥样硬化加重后会导致斑块破裂形成血栓,所以预防脑梗死首先是戒烟戒酒,低盐低糖低油饮食,坚持有氧运动,控制体重,减少熬夜及压力。养成好的生活习惯,避免和减少不良生活习惯。上述这些不健康生活方式,任何一项都会增加动脉粥样硬化,大家可以对照自己,因素越多,越容易发生动脉粥样硬化,越容易脑梗死。所以健康生活方式是预防脑梗死的基础。

控制三高是预防脑梗死的前提,不但上述不健康生活会加重动脉粥样硬化,高血压糖尿病、高脂血症如果不积极早期正规控制,那么也会加重加速动脉粥样硬化进程,从而加重动脉粥样硬化斑块,引起斑块破裂,形成血栓,引起脑梗死。而三高常常并没有什么[_a***_],大家必须主动的去检查,才能早期发现三高,尤其是有家族史和肥胖、抽烟酗酒、不运动、不控制饮食对人,更应该早期检查有没有三高。

排查颈动脉斑块是预防脑梗死的必要,颈动脉斑块加重,会引起斑块破裂形成血栓,血栓脱落后会导致脑梗死,而颈动脉斑块是比较容易发现的动脉血管斑块,通过颈动脉超声就能查出来。一旦发现颈动脉斑块,要根据斑块严重程度,或斑块软硬性质决定如何治疗,和预防斑块加重及斑块破裂。常规的会服用阿司匹林和他汀,但并不是所有颈动脉斑块都会服用药物,需要根据具体情况,但不变的是健康生活和控制三高。

发现房颤,正规治疗是预防房颤的必须。房颤最大的危害并不是心跳跳乱了,而是房颤容易形成血栓,血栓脱落会跑的脑血管,引起脑梗死,大概有20%的脑梗死都是房颤引起的,所以一旦发现房颤一定正规治疗,房颤的治疗大部分都需要抗凝,抗凝不是阿司匹林啊,阿司匹林是抗血小板聚集的,抗凝是要靠华法林、达比加群、利伐砂班等药物。除了抗凝现在还可以左心耳封堵术等等方法来预防血栓。不管怎么样需要正规治疗。

总之,脑梗死大部分是能预防的,但为啥脑梗死30年来仍是导致我国人民死亡的头号杀手呢?

原因就是不重视,我们太不把生活健康当回事,我们太不把三高当回事,我们太不把房颤当回事,结果就是我们怎么对待生活,生活怎么回报我们,我们如何对待疾病,疾病如何对待我们!

结果就是脑梗死长期30年,一直保持着头号杀手的地位!

[心血管王医生版权]

脑梗死是缺血卒中的总称,包括脑血栓形成、腔隙性梗死和脑栓塞等。脑梗死是由于脑组织局部供血动脉血流的突然减少或停止,造成该血管供血区的脑组织缺血、缺氧导致脑组织坏死、软化,并伴有相应部位的临床症状和体征。

预防脑梗最关键的地方是什么?

诱发脑梗的病因最常见的是动脉粥样硬化,且常伴有高血压、糖尿病、高脂等危险因素。除此之外,不当的饮食和生活习惯,遗传因素等于脑梗的发生也有关。预防脑梗,关键是找出病因,积极进行干预,加强对动脉粥样硬化,血压、血脂等的管理。

1、高血压:将血压控制在合理水平,因血压过高,易使脑血管破裂出血;血压过低,易致脑供血不全,诱发脑梗死。应注意控制血压平稳,切忌剧烈波动。

2、高血脂:血脂异常会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,应加强血脂管理,通过生活方式干预和药物治疗,保证其处于正常水平。

3、短暂性脑缺血:应注意积极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。

4、情绪管理:讲究心理卫生,切忌情绪剧烈波动,切忌长期高压、紧张等。

5、改变不良生活习惯:戒烟戒酒,切忌暴饮暴食和饮食过饱,以低脂低热,低盐饮食为主;切忌久坐不动。

6、适度运动,保持体重:肥胖者更易发生脑梗,应注意养成好的饮食和运动习惯,保持健康体重。

7、注意天气变化:气温骤变易致脑血管意外发生,尤其是中老年人群,应注意天气变化,以防寒冷和惊吓***。

8、提防先兆:高危人群应注意提防脑血管疾病的先兆症状,如突发单侧肢体麻木,乏力,嘴歪,流口水;眩晕;短暂的意识不清或嗜睡等。

谈到脑梗的预防,实际上就是对于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。而对于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,我今天特别想跟大家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。这个角度跟大家讲过之后,可能你对这个问题会有更深刻的认识。

在2008年的时候日本厚生劳动省出台了这样一则法规,强制规定***机关和企业要给40岁到74岁之间的成员定期检查腰围,就跟每年咱们国家的定期体检一样。日本的这个规定指出:男性腰围不得超过90cm,女性不得超过85cm。

一旦遇到那些腰围超标的成员,就会初步认定他们是“代谢综合征”的高危群体,就要强制他们检查血压、血脂、血糖尿酸等生化指标。这些指标超标者就要在3个月内对自己进行减肥,若减肥也不能成功,这些人就必须接受饮食控制的相关教育。此外,***还会对推动员工减肥不力的地方***或企业处以相应的处罚。

这些政策的实施,使得日本成年人高血压、糖尿病、高脂血症等代谢类疾病的发病率明显降低,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也进一步降低,人均寿命提升。其实,我们可以师夷长技以制夷,从日本这些政策里能够学习到一点东西。回头想想咱们自己看是不是太胖了?咱们能不能也开始注意控制体重,注意自己肚子上的肉?我想,答案一定是肯定的。我们想长寿也需要控制体重,也需要在控制体重的同时,把血压、血脂、血糖、尿酸都控制好,不让一个指标超标。这样做,别说脑梗,其他疾病也会远离你,大家说张大夫说的对吗?

[免责声明]本文来源于网络,不代表本站立场,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,请联系邮箱:83115484@qq.com,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,保证您的权利。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humansandhaikus.com/post/567.html

相关文章

怎样预防疾病知识,怎样预防疾病知识内容

春节预防疾病小常识?现代人生活压力大,各种疾病缠身,你是怎么预防保护自己和家人的?春节预防疾病小常识?春节期间,预防疾病的小常识尤...

疾病知识 2024-05-21 阅读0 评论0

疾病健康知识量表-疾病健康知识量表图片

【 常见精神疾病有哪些】?健康风险评估的健康风险评估的种类与方法?icf评定量表的九部分内容?心脑血管疾病的高中低以及极高风险是怎...

疾病知识 2024-05-20 阅读0 评论0

高血糖疾病知识-高血糖疾病知识讲座

血糖高能喝牛奶和吃鸡蛋吗?高血糖的人能活多久?糖尿病人能干高强劳动力的工作吗?血糖高能喝牛奶和吃鸡蛋吗?牛奶和鸡蛋里面含有丰富的蛋...

疾病知识 2024-05-20 阅读0 评论0